# JMM 基本概念
Java 内存模型(JMM)主要就是围绕解决可见性、原子性、有序性问题建立的
解决可见性和有序性问题,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禁用缓存和编译器优化,但是这将极大影响程序的性能
JMM 总的来说是一种复杂的规范,从不同视角有不同的定义:
- 语言视角:定义了 Java 自己的内存模型,屏蔽掉各种硬件和操作系统的内存访问差异,保证 Java 程序在各个平台下都能达到一致的内存访问效果(不同于 C,直接使用底层硬件的内存模型)
- 开发视角:规范了 JVM 如何提供一些方法,由开发者自主按需禁用缓存和编译优化,以及解决原子性问题,这些方法包括一些关键字:final、volatile、synchronized,以及 happen - before 规则
JMM 和 JVM 内存模型
两者都是一种规范,属于不同层次的划分:
- JMM 描述多线程运行时的内存间交互,为了程序可以正确并发执行
- JVM 内存模型描述 JVM 的内存如何划分,为了便于理解和管理 Java 程序内存
# JMM 具体内容
JMM 规定所有的共享变量都存储在主内存(Main Memory),此处主内存可以类比硬件的主内存,但是实际上仅仅是 JVM 内存的一部分
每个线程拥有自己的工作内存(Working Memory),工作内存中保存了被该线程使用到的变量的主内存副本拷贝,工作内存也属于抽象概念,涵盖了缓存,寄存器等
线程对变量的所有操作(读取、赋值等)都必须在工作内存中进行,不能直接读写主内存中的变量,不同的线程之间也无法直接访问对方工作内存中的变量
# 内存间交互
关于主内存与工作内存交互,JMM 定义了 8 种基本操作,虚拟机实现时必须保证每种操作都是原子的,即不可再分的(对于 double/long 变量,load/sotre,read/write 操作在某些平台上允许有例外):
操作 | 作用 |
---|---|
lock(锁定) | 将主内存变量加锁,标识为线程独占状态 |
unlock(解锁) | 将主内存变量解锁,解锁后可被其他线程锁定 |
read(读取) | 从主内存读取变量的值,传输到工作内存中,准备 load |
load(载入) | 将变量的值写入工作内存 |
use(使用) | 从工作内存读取数据来进行计算 |
assign(赋值) | 将运算后的值重写存储到工作内存中 |
store(存储) | 从工作内存读取变量的值,传输到主内存,准备 write |
write(写入) | 将变量的值写入主内存 |
# Happen - before 规则
Happend - before 规则是 Java 1.5 版本对 volatile 语义的增强,进一步解决可见性和有序性问题
Happen - before 真正表达的是,描述 2 个操作之间的内存可见性:如果操作 A happen - before 操作 B,那么 A 的结果对 B 可见
Happen - before 规则约束了编译器优化,编译器优化需要遵守 Happend - before 规则:
程序顺序性规则,一个线程内,按照代码顺序,书写在前面的操作 happens-before 书写在后面的操作
volatile 变量规则,对一个 volatile 变量的写操作 happens-before 后续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
传递规则,如果操作 A happens-before 操作 B,而操作 B 又 happens-before 操作 C,则可以得出操作 A happens-before 操作 C(本条是对 volatile 语义的增强)
锁定规则,一个 unLock 操作 happens-before 后面对同一个锁的 lock 操作,解锁的时候,JVM需要强制刷新缓存,使得当前线程所修改的内存对其他线程可见
线程 start() 规则,A 线程启动子线程 B,则在 B 能看到 A 在调用 B.start() 之前的所有操作,且 B.start() happens-before 线程 B 中的任意操作
线程 join() 规则,A 线程调用 B.join(),B 线程结束后,A 线程能看到 B 线程所有操作
线程 interrupt() 规则,对线程 interrupt() 方法的调用 happens-before 被中断线程的代码检测到中断事件的发生
对象终结规则,一个对象的初始化完成 happens-before 它的 finalize() 方法的开始
参考:
[1] 陈彩华 51CTO技术栈 | Java内存模型原理,你真的理解吗? (opens new window)